“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蔣文斌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糧食安全對于推進現代化建設具有“壓艙石”作用,全區糧食系統將堅定歷史主動,全面落實全會關于糧食改革部署要求,以深化改革推動更高水平守好糧食安全,為加快建設美麗新寧夏提供堅實保障。
蔣文斌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改革經歷了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針對當時的經濟社會狀況和糧食生產需求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優化。《決定》提出,“加快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主產區利益補償上邁出實質步伐。”這一系列要求是解決糧食持續穩產增產、供給區域性結構性矛盾等長遠問題的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因此,要準確把握糧食改革歷程,貫通領會全會最新要求和具體安排,寫好糧食領域改革的“實踐續篇”。
蔣文斌說,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在聚力攻堅克難中找準改革方向。深化糧食領域改革中涉及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的具體任務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統籌推進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監管新模式”上,我區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機制不斷理順,管理效能持續提升,但仍存在儲備糧管理體制不夠順暢,儲備糧管理費用與實際需求不匹配;糧食行政執法能力不強,基層執法實施存在難點;糧食流通統計質量不高,糧油市場檢測預警水平較低;糧食產業發展后勁乏力等短板。另一方面在“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上,當前我區糧食倉儲管理工作總體較好,但倉儲基礎設施陳舊,倉容缺口較大。糧食運輸環節和農民科學儲糧方面的損耗管控仍存在較大難度,各地產后服務中心作用發揮仍需改進提升。這些短板既是推動改革取得實效的主攻點,也是推動糧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
“認真對照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改革任務要求,堅持抓‘六個堅持’實踐路徑。著力建立健全跨部門聯合檢查等監管制度,加強監管執法力量,確保監管職責接住管好。”蔣文斌說,積極推動構建糧食產后節約減損系統化、機制化、長效化機制,耕好節糧減損“無形良田”,推動糧食領域改革取得新成效。(記者 趙磊)